亚当·沙尔(Adam Sharr)的《建筑师解读海德格尔》一书,从建筑学视角系统阐释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建筑设计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核心观点梳理:
1. 海德格尔建筑思想的核心:存在与栖居
海德格尔认为,建筑的终极意义在于“诗意栖居”,即通过空间营造实现人与存在的本质关联。他批判现代建筑将“栖居”简化为“建造”的工具理性,主张回归“四重整体”(天、地、神、人)的和谐共生。例如,桥不仅是物理结构,更是聚集自然与人文的场所,体现了“筑造即定居”的哲学观。
2. 场所精神与感官体验
沙尔强调,海德格尔的思想启发了建筑师对“场所”的重新定义。场所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记忆与情感的载体。例如,卒姆托的温泉浴场通过材料触感(如过火抛光的石材)和光影设计,唤醒使用者的感官体验,呼应了海德格尔“存在近乎物”的理念。
3. 对现代建筑专业的批判
海德格尔反对将建筑学局限于技术规范,认为过度依赖专业分工会导致“筑造”与“栖居”的割裂。他推崇乡村低技术实践,主张通过日常观察与直觉感知自然,如黑森林农舍的建造逻辑。沙尔指出,这种思想对当代建筑教育具有启示意义,需平衡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
4. 实践路径:山中之行与现象学方法
沙尔在书中模拟海德格尔的“山中之行”,通过身体力行的散步体验,探索自然与建筑的关联。这种“现象学方法”强调在场所中直接感知,而非依赖抽象理论,为建筑师提供了超越功能主义的创作思路。
5. 伦理维度:诗意栖居的社会责任
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主张“四重保护”(大地、天空、诸神、人),要求建筑师承担塑造社会价值观的责任。例如,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通过材料选择与空间布局,强化了地域文化认同,体现了“诗意度量”的伦理实践。
结语
沙尔的解读揭示了海德格尔思想对建筑学的双重影响:既批判现代主义的技术异化,又为当代建筑提供了回归存在本质的路径。其核心启示在于,建筑不仅是物质实体,更是人类感知世界、实现自我存在的媒介。
发表评论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