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宅论【文字版】 ([日本] 隈研吾)

十宅论【文字版】 ([日本] 隈研吾)  第1张

《十宅论》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的经典著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朱锷翻译。书中探讨了十种日本人的居住文化与要求,以及十种日本住宅的特点与功能。隈研吾从“人人都想有个家”的公众心理出发,凭借对建筑史和建筑市场的专业知识与判断,探讨消费者最实际的消费需求,并综合教育背景、文化偏好、社会阶层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力图让只拥有模糊偏好的消费者清楚看到自己的具体要求:住宅结构、外观、户型等。书中还配有日本社会阶层划分表,以及典型日本住宅的户型图和内部空间设计透视图,实用并有趣味。

章节目录

  • 前言

  • 《十宅论》中文版序

  • 译序

  • 分类的前提

  • Ⅰ 单身公寓派

    1. 70年代的空间发明

    2. 旅店空间模型

    3. 旅行和性的暗喻

    4. 床·电话·电视机

    5. 球拍和滑板

    6. 高科技·后现代的“脱臭器”

    7. 西武不及丸井

  • Ⅱ 清里食宿公寓派

    1. 西式风格的私家住宅

    2. 断片的复制

    3. 家族团结的象征

    4. 逃往自然

    5. 双重束缚的空间化

  • Ⅲ 咖啡吧派

    1. 排除了共同体的酒吧

    2. 为了审视自我而去的酒吧

    3. “咖啡吧”就是舞台装置

    4. 将家庭排除在外的住宅

    5. 靠演技来验证自我

    6. 外观怎样都好

    7. 对椅子的偏爱

    8. 北欧不及意大利

    9. 过渡期的样式

  • Ⅳ 哈比达派

    1. 婴儿潮世代的住宅

    2. 从零开始

    3. 现代主义的普及版

    4. 不遮丑的设计

    5. 白色乙烯布用于内部装修

    6. 对舶来品的信仰与合理主义的结合

  • Ⅴ 建筑师派

    1. 被当作“知识之窗”的建筑师

    2. 利休的“反其道之行”

    3. 现代版的茅屋

    4. 注重存在感的抽象空间

  • Ⅵ 住宅展示场派

    1. 认同“住宅人生化”的折中主义者

    2. 殖民风格占主流

    3. 西洋住居文化的宝冢式导入

    4. 公私空间的分离

  • Ⅶ 独门独院派

    1. 房产信仰的物象化

    2. 以看到实物为前提的商品

    3. “靠种类取胜”的销售战略

    4. “多种类”的设计与室内设计

    5. 住宅与媒介

    6. 文学媒介指定的场所

  • Ⅷ 俱乐部派

    1. 门槛高的空间

    2. 高级公寓风格的外观

    3. 深藏不露的手法

    4. 俱乐部是家庭理想化的复本

    5. 迪士尼乐园的家庭版

  • Ⅸ 日式酒屋派

    1. 跟俱乐部派是孪生兄弟

    2. 日式酒屋的和式风格

    3. 和风的抽象化

    4. 日本现代化的矛盾构造

  • Ⅹ 历史屋派——结束

    1. 人为什么憧憬历史屋派

    2. 盖房子是件难为情的事

    3. 现代是看不见“场所”的时代

  • 文库版后序

  • 解说 | 山口昌男

作者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设计师。作为当今日本建筑界的领军人物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隈研吾的建筑风格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主要建筑作品有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等。他与中国亦联系紧密,在中国有诸多知名建筑项目,如长城脚下公社——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等。隈研吾还曾赢得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2002)、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0)和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等。除了作为建筑师活跃于国际舞台,隈研吾还在各种公共机构讲演,并致力于写作,已拥有多部畅销著作,其代表作《负建筑》中文简体字版于2008年推出,引起广泛关注。

译者简介

朱锷,著名平面设计师,出版人,策展人。致力于介绍日本设计师和国际设计最新动向,出版作品包括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建筑师隈研吾《负建筑》等。



此处为隐藏内容,请评论后查看隐藏内容,谢谢!

分享到: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添加新评论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